具身真实数据被视为人形机器人领域最为稀缺的数据。对于此类数据的采集工作,姜青松在今年8月表示,“预计到9月底,将建设一个规模约100台的采集场。”他提到,相较于互联网数据与仿真数据,真实环境数据是具身智能所需的重要信息,“这类似于让一位专家指导机器执行某项任务,从而获得一条数据,这种数据获取难度大、成本高,但效率也最高。”据悉,近6000条真实数据可以帮助训练一个动作的泛化能力。
稚晖君(本名:彭志辉)领导的智元机器人于去年2月在上海临港新片区成立,半年后推出了首款人形机器人“远征A1”。今年初,该初创公司宣布2024年将成为智元机器人的商用元年,并计划在临港奉贤建立上海首个专门的人形机器人量产工厂。
12月16日,智元机器人对外声明已“开启通用机器人商用量产”。彭志辉在社交平台分享了公司的进展,表示经过两年的努力,从概念到蓝图,从原型到量产,智元机器人终于迈过了初创的阶段,目标是持续拓展未来的发展方向。
据了解,截至12月底,智元机器人的量产工厂已下线超过900台机器人,其中两百多台用于自用,接近700台准备发货。目前,智元机器人的产品线包括双足机器人与轮式机器人,在今年的出货量中双足机器人占据了一半以上。

相关数据超出了公司之前对外发布的计划。今年8月,在一次媒体会上,智元机器人的代表曾表示预计将在10月开始发货,并预计2024年的发货量将达到约300台,其中双足机器人约200台,而轮式机器人约100台。同时介绍称,公司实际订单量已超过300台。
据悉,智元机器人的临港工厂于今年10月开始生产,并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生产能力提升后,于12月实现“大规模生产”。今年出货的机器人主要应用于互动场景和灵活制造场景,“明年的应用场景将更加多样化,包括一些特殊场景。”
值得注意的是,智元还布局了业内最大的具身数据采集工厂。公司最新的信息显示,上百台机器人同时作业,每天生成数万条真实环境和仿真环境的数据,以稳定提升机器人的性能、加速学习与训练,提高适应性和灵活性。该数据采集工厂内还模拟了多个居家生活空间,包括卧室、客厅和卫生间等,为未来产品进军家庭市场做好准备。
具身真实数据被视为人形机器人领域最为稀缺的数据。对于此类数据的采集工作,姜青松在今年8月表示,“预计到9月底,将建设一个规模约100台的采集场。”他提到,相较于互联网数据与仿真数据,真实环境数据是具身智能所需的重要信息,“这类似于让一位专家指导机器执行某项任务,从而获得一条数据,这种数据获取难度大、成本高,但效率也最高。”据悉,近6000条真实数据可以帮助训练一个动作的泛化能力。
在今年8月,即发布第一款人形机器人“远征A1”一周年时,公司宣布推出2024年度新产品,包括“远征”和“灵犀”两个系列共五款商用人形机器人的新品——远征A2、远征A2-W、远征A2-Max、灵犀X1及灵犀X1-W。

彭志辉还分享了公司对具身智能技术发展的定义,从G1至G5进行分级。他表示,在过去一年的发展中,公司在G2阶段取得了阶段性的突破,包括实现通用位姿估计模型UniPose、抓取模型UniGrasp,以及力控插拔模型UniPlug等多个零-shot和少-shot通用技能模型。这些能力模型针对灵活制造和服务场景,在多个实际应用中已有商业落地。
智元机器人的创始团队由多位行业资深人士组成。在《临港新片区2023年企业融资榜单》中,该公司因去年3月份获得天使轮融资,以及一年内完成5轮融资、参与投资机构达到21家等原因,被评为“融资速度最快”、“融资次数最多”和“投资方数量最多”。今年9月,公司完成A++++++轮融资,其中包括慕华创投、软通动力等知名投资机构,目前估值已超70亿元。
此外,该公司还得到了包括北汽、上汽与比亚迪在内的一系列国内汽车巨头的支持。这种从产业方得到的认可,被业界视为当前具身智能浪潮不同于以往的重要因素。一家专注创业公司的投资机构合伙人指出,如今有许多产业巨头参与这一领域,他们对具身智能的发展表现出了极高兴趣,这将加速该技术的发展不过,也有观点认为尽管具身智能是热门赛道,但其实际商业前景仍有不确定因素。“我们认为这个领域仍存在科学问题未解决。在这种情况下,一些创业公司虽然涌现出来,但开始时并未做好充分准备,多数是被外部力量所推动。”这位合伙人在一个关于具身智能产业主题的论坛上表示。